湖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项目案例④湘潭市雨湖区沿江段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码头—关圣殿)
时间: 2024-07-09 17:07
前言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探索创新经验做法,改造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推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项目案例系列报道,展现湖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与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湖南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项目案例④
湘潭市雨湖区沿江段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码头—关圣殿)
湘潭市雨湖区沿江段老旧小区内房屋多数建于20世纪50-80年代,人口结构以老年人为主,小区环境脏乱差、物业缺失、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凸显,居民改造意愿强烈。项目按照“整体规划、连片更新”理念,采取建设、投资、运营、管理“四位一体”模式,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步行和休闲空间、景观业态、治理结构等四大更新改造。
片区改造后鸟瞰图
资金筹措:
一是争取国省补助。整合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2738万元,省级财政资金88万元。二是完善市区配套。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634万元作为政府配套资金,为项目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三是鼓励居民出资。片区内居民通过缴纳物业维修资金、加装电梯出资、爱心捐赠、水电气改造出资、入户装修等出资1018万元。四是吸引社会资本。水、电、气、通讯等管线专营单位出资965万元,用于完善片区内管线设施;产权单位出资590万元,用于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改造成效:
基础设施更新
实施屋面防水、外立面整治,新增屋顶防护栏杆、不锈钢雨棚,更换破损门窗,增设门禁、安防监控设备,新增停车位、汽车充电桩、非机动车充电桩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新增屋顶光伏发电板,采用光伏供给电力,解决楼道灯及门禁系统供电问题。实施雨污分流、给排水改造、强弱线缆迁改入地等,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改造前改造后
外立面整治前后对比
步行和休闲空间更新
拆除“4W空间”(即微小建筑、围墙、违建、危房),构建“健行潭州”人行健步系统,打造古双巷、建设巷、马家巷等历史步道。利用“4W空间”建设口袋公园15处。盘活闲置地块,改造建成停车场、足球场。
改造前改造后
拆违与拆微疏通巷道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改造后
古双巷历史步道提升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改造后
原工人文化宫闲置地块盘活改造为公共停车场、足球场
景观业态更新
优化湘江沿线建筑风貌,延续“湘潭十八总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盘活闲置商铺,打造特色餐饮、夜市经济,引导沿江路沿线商铺主对铺面进行翻新,焕发片区活力。
治理结构更新
将片区划为5个治理单元,设置物业管理用房,开展专业物业服务。对街道、社区服务阵地进行提质改造,完善基础治理硬件设施。
经验做法:
整体规划连片改造,实现原地更新,留住小区改造烟火味
按照“位置相邻、邻里相望、文化相连、生活相关”的原则,打破传统小区局限,将沿江段大码头、古梁巷和关圣殿等3个社区合为一个改造实施单元,统一规划、统一施工,最大限度挖掘片区经济、社会价值。按照“8+15”改造清单(“水电路气网梯安治”和“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有效解决片区内基础设施破、交通组织乱、环境品质差、治理观念旧、商旅业态缺等问题。
充分挖掘闲置资产,补齐一老一小设施短板,突出小区改造人情味
充分挖掘闲置资产,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国有社会资本盘活原职工医院,投入资金打造一所集康复治疗、医疗护理、养老服务为一体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余个,实施适老化改造20余处,补齐片区养老设施短板,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所需。引入市场化足球俱乐部投入80万元,将原工人文化宫闲置地块打造成5亩地的8人制足球场。新增文体设施100余套、儿童之家10余个,积极助推国球进社区,满足青少年的体育空间需求,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厚植文化底蕴,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小区改造文化味
雨湖区沿江段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位于湘潭市历史城区,改造时以“城总印记,潭城新韵”为规划目标,提炼湘潭地域文化元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通过与文物管理部门会商,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圣殿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西会馆牌楼周边沿线建筑管线进行提升,消除安全隐患;整理商铺招牌,优化建筑风貌;打造特色餐饮、夜市经济,形成古韵特色商业街区。引导产权单位修缮破损的古双巷一号民居、张云德堂等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为社区文化中心等公益设施,延续历史文脉,传承老湘潭文化韵味。